紅外線攝影是近年來新興的拍攝題材,由於可拍出極為夢幻的影像效果,所以深受不少攝影玩家喜愛,但要拍出漂亮的紅外線影像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,因為它含括了「濾鏡改裝 / 套用」與「後製處理」等兩大領域,所以若有計畫涉獵該領域玩家,最好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器材添購預算才可以。
紅外線歷史概述
紅外線攝影(Infrared Photography),是門擁有相當歷史的特殊攝影術,由於可拍攝出色彩詭異的超現實世界,所以深受不少進階玩家喜愛,但可惜在傳統相機時代,若要拍攝紅外線照片,不僅器材限制較為嚴苛,就連拍攝過程也相當費時費力,所以即使擁有悠久歷史,熟練此領域的攝影玩家仍在少數。所幸隨著數位時代來臨,不僅讓紅外線攝影再現生機,也讓繁瑣的設定流程精簡不少,儘管仍存在諸多不便之處,但比起傳統應用模式來說,已有大幅進展。
其實,早在16世紀中葉,人們就知道太陽光是由各種色彩光源複合而成,直到18世紀,才由英國天文學家威廉姆‧赫胥爾所發現。當時他雖知道太陽光是由各種顏色光譜所組成,並且是種熱量來源,但為了深究哪種顏色光源是產生熱量的主因,他便設計了一組有趣的實驗,他利用分光稜鏡將太陽光分解為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等七種單色光,並生成一組光譜,接著再用溫度計測量每種顏色溫度,最後發現,紫色到紅色光譜波段,溫度會逐漸升高,而且紅色光譜以上區域竟然是所有光譜顏色中最高部分,而這部分是無法被人類肉眼所探測到,屬於不可見光,所以赫胥爾便將此種不可見光命名為「發熱的射線」,也就是現在我們目前所謂的紅外線。紅外線波長範圍為770nm∼4000nm,其中波長700nm∼2500nm區段稱為「近紅外線」,至於2500nm以上則稱為「遠紅外線」,但不管何者,由於皆能產生熱輻射效益,所以才能使紅外線作品呈現出有別以往的影像色調。